管理交流

标准工时在制造业中的管理运用

字号+ 作者:秩名 来源:设备管理中华联盟 2016-08-01 我要评论

对生产而言,标准工时是生产管理用来衡量生产值的一个准则,对生产值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,是协助生产管理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利用数据化管理,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率,其最终


 

对生产而言,标准工时是生产管理用来衡量生产值的一个准则,对生产值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,是协助生产管理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利用数据化管理,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率,其最终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,达到缩短工作时间的目的,为员工提高福利待遇。

具体的,标准工时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体现管理应用的。

 

一、生产管理

1、生产计划排程
标准工时是生产排期计划的更合理,更科学,更可控的基本保障。没有标准时间数据,生产计划只能依靠经验粗略的估算。对自产,外发,外包,外协的计划安排,预估货期的准确性没有依据。

2、生产流程编排
标准工时是平衡化生产的保障,是SPS流线化生产模式成功推行的重要前提。并以各工序的标准时间安排生产流水线,确保生产线按照节奏时间生产。

3、生产方法改善
标准时间的建立,为工序的合理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基础。并通过采集优秀的操作方法,为工厂生产传导,制定出合理的车缝方法,减少浮余动作,培训员工作业方法的统一性。


 

二、绩效管理

1、对产能的要求计划值和参考值。
标准时间是计算生产效率的前提。通过计划任务的下达,要求的达成率,效率,从上级到下级的一个工作要求,利用标准工作时间来衡量,为企业数据化管理提供准确数据。

2、时间标准,工薪系统的建立
标准时间的建立,是合理制定工价的重要依据。没有标准工作时间,就无法准确的衡量利益分配,只能依靠经验来评估工价。往往是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,效率低下却声音大的员工获得更高而不合理的工价。时间标准化就是根据标准做法制定的标准时间,再依据技能标准,以及标准时间来制定合理的工价,给员工以公平,公正,公开透明的薪资制度。

3、绩效评估,公平竞争力体现的一个平台
标准时间数据库的建立,是合理评估个人,部门,和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,没有标准,就没有评估依据,不能核算生产效率,更谈不上改善,提升效率。通过作业测定来判断操作方法的优劣,对员工技能考核,提供一个同等水平的合理衡量数据,体现公平竞争的一个平台。

三、成本管理

1、成本核算,投资评估
标准工时使生产成本的评估更合理,更有依据。参照标准时间,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单件衣服的加工成本,为报价,接单,外发定价提供了依据。并通过成本数据模拟,分析出产品的制造成本,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,实现成本的源头管理。

2、价格决策经营
销售价格的定位是取决于成本,生产成本的控制与核算准确率直接影响到销售价格。

3、降低生产成本
在既定的经济模式,技术条件,质量标准条件下,标准工时的控制,引导,降低生产消耗,提高人工利用率,尤为重要。通过标准工时数据,合理的调整管理措施以降低生产成本。


 

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请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;4.本站旨在宣传和推广装备保障管理,助力中国工业2025,如文章牵扯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,谢谢。

关联文章
  • 这样的员工你怎么管?附28种类型员工管理方法

    这样的员工你怎么管?附28种类型员工管理方法

  • 精益管理--企业管理的工具

    精益管理--企业管理的工具

  • 精益管理--员工的地位和作用

    精益管理--员工的地位和作用

  • 精益设备管理--调控机制与标准化

    精益设备管理--调控机制与标准化

网友观点
关注微信
手机网站
关于我们